近年来,为消除“城市看海”现象、提升城市品质、方便市民出行,江苏连云港、湖南长沙等地上线管网医生,“把脉”地下管网,“一点一策”消除隐患,为地下管网“舒经通脉”,保障城市安全。
“听音问诊”知隐患
正值汛期,地下管网畅通事关城市安全。为有效提升供水保障能力、降低地下管网漏损率,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组织管网医生全面开展供水管网听漏工作。
据悉,管网医生在精 准找到地下管网位置后,利用听音杆,对触及到的管道进行“听诊”,确认是否有漏水点并划定漏水范围。当划定漏点大体位置后,就可以用管道测漏仪精 准捕捉漏点位置,及时进行维修。
因为白天外部环境噪音大,为精 准查找管网漏点,管网医生只能在夜深人静时进行听漏,他们手拿听音杆和钢撬棍等听漏工具,沿着供水管网慢慢行走,认真检测每一个管道上的阀门、水表等,探听埋在地下的供水管道中细微异常的水流声,对疑似漏点位置进行多次检查和核实判断,最终确定漏点并做好标记,对查出的所有漏点进行登记、建立台账、及时修复、形成漏点修复闭环,全力保障供水。
一只井盖钩、一台管道测漏仪、两根听音杆......这是湖南省长沙市经开区组织的探漏小组的工具。
探漏小组来到博雅湘水湾小区,该小区于2011年建成,地下管道损耗较为严重。小区物业服务企业希望通过探漏小组的检测,查看是否有管道漏水的情况。探漏小组对消防栓、污水井、阀门井等巡视“听检”,这些探测点有的在内部道路上,有的在绿化园林中,需要一一排查。小组成员用井盖钩打开一处井盖,将听音杆末端放置在管道上,低下身静听。
“管道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凭借漏出的水和水管发生摩擦的声音来判断漏点。漏点小的地方,一般是‘呲呲’声,而漏点大的地方是‘呼呼’声。这个听音杆能够将10米范围内的管道声音传递过来,协助我们寻找漏水点。”探漏小组负责人介绍说。
“望闻问切”找痛点
为解决长期以来因河水倒灌、雨污水管网混接导致道路发生漫溢的问题,江苏省苏州市对海德公园周边的雨污水管网和截流井开展摸排调查,深入一线“望闻问切”,收集各种数据信息并通过诊断快速追踪管网问题。
据了解,“望”就是现场踏勘,了解周边排水系统初步情况及其布局,不放过每一个节点和疑点;“闻”就是认真调阅前期排查资料,辅助查找问题;“问”就是耐心询问周边居民及过路行人,以求寻找问题线索,划出关键区域;“切”就是利用技术手段,在重要节点通过CCTV(闭路电视)检测机器人、潜望镜深入管道,查看管道内部结构及雨污水管道的液位情况。该机器人主要用于城市地下管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预处理工作,广泛应用于排水管道维修和改造。它们可以在地面人员的操控下,用于代替人员下井,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还减少了工作人员下井施工操作的危险。
经过系统排查,工作人员发现该区域存在多个问题:该片区内雨水主干管混接至污水主干管内,同时周边部分小区也存在雨污水管道混接问题,导致大量雨水涌入污水管道中。
在新都路,工作人员利用机器人将各种障碍物切割粉碎,整个过程通过摄像头实时传输到平板电脑。“如果说城市管道像‘血管’,那么为其清淤就像清理‘血栓’。”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根据供水管网的分布设置压力监测点、流量监测点,进行实时监测。同时,对供水压力、流量和用水大户的用水量进行监测,通过对比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主动预警并快速定位漏水区域,有针对性地查找漏点,避免盲目进行“地毯式搜索”。
此外,采用科技手段,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对地下管网进行监测,将管网铺设的管径、管材、埋设位置、年代及管网阀门等信息录入系统,将地下管网“搬”上屏幕,实现“一张图”精细化管理。
“药 到 病 除”保安全
为将管网医生出具的“体检报告”落到实处,多地专门组建清淤养护小组,对雨水管网进行精 准整治,针对管网基础设施年久失修、部分路段出现管网堵塞甚至坍塌情况,及时做好地下管网清淤、疏通和养护工作,确保排水畅通。
重庆市两江新区对地下管网进行全面“体检”后,根据报告,有针对性地开展疏浚、排险工作,建立易积水点台账清单并对清单进行分级,分别制定应急预案和管控办法,对其中已采取工程措施彻底消除隐患的点位进行销号,将新存在积水风险的点位纳入清单管控。同时,加强汛期巡查、清掏、雨天值守工作,避免因树叶、塑料袋等物品引发的管网堵塞。此外,邀请由专家、工程师共同组成的管道整治验收专业团队,对整改情况开展科学评估。
四川省绵阳市根据“体检报告”对地下管网进行整改。在人民公园外安昌路清掏现场,市政工人先对水沟进行鼓风作业,排出井中有害气体,再佩戴好安全绳、防毒面具、安全帽等下井作业,将清掏的淤泥和垃圾物及时装袋并集中处理。
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根据“巡查、清疏、检测、修复”一体化模式,切实做好管网定期养护工作,不断提高管网运维质量,打造宜居环境。
内容来源于:中国建设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