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意义重大。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城市安全,强调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无论规划、建设还是管理,都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把安全工作落实到城市工作和城市发展的各个环节、各个领域;增强抵御自然灾害、处置突发事件和危机管理能力,形成全天候、系统性、现代化的城市运行安全保障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强化重大基础设施等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是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安全重要论述的实际行动,是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安全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是适应城市更新时期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的必然要求,是抓住数字化转型机遇,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我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城市更新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城市大规模、高速度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部分基础设施“先天不足”,建成时间早、设计标准低、长期高负荷运行,集中进入老化期;一些老旧设施更新缓慢,存在“带病”作业问题;燃气、供水、排水、供热等地下管网运行管理缺乏有效统筹;一些超特大城市和处于自然灾害高风险区城市,基础设施运行风险易发多发。总的来看,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行形势严峻复杂,燃气爆炸、城市内涝、管网泄漏、路面塌陷等安全事故风险仍然存在,迫切需要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城市安全韧性,有效防范化解城市安全风险。
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关键是加强监测预警,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一方面,摸清基础设施底数与风险点,夯实数据底座。在基础设施普查的基础上建立城市基础设施数据库,做到情况明、底数清;运用好城市体检工作方法,开展风险评估,找准城市基础设施的风险源,编制风险清单。另一方面,科技赋能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搭建监测系统与信息平台。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实现地下管网、桥梁、隧道等设施运行的全面感知、自动采集、监测分析、预警上报与平台处置,以科技织密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监测系统,科学防范各类事故,推动城市安全风险防控从事后处置、被动应对转向事前准备、主动预防,从人海战术转向智慧预防。通过科技赋能与风险监管监测,消除风险隐患,遏制城市基础设施运行重特大事故发生。
生命重于泰山,城市生命线安全须臾不可放松。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是一项系统工作,理念新、标准高、任务重。各地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发展理念,以“时时放心不下”的政治责任感和务实的工作作风,扎实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为人民群众筑牢安全屏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更加安全稳定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