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负使命的经济中心城市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
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
与邻近的浙江省、江苏省、安徽省
构成长江三角洲
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
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是国家“一 带 一 路”、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交汇点
经过多方持续不断的努力
目前全市河网基本形成了
有纲有网、能控能调的水系网络
有力支撑了上海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新发展阶段
对水网的内涵、功能和能级
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此加快构建现代上海水网
必要且迫切
上海市水务局组织编制了
《上海市水网建设规划》
要求到 2035 年
全市水网基本建成
市级水网与国家骨干网互连互通
构建安全韧性的防汛减灾体系
助力防洪保安
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东部冲积平原入海口
长江流域和太湖流域最下游
地势低平
特殊的地理区位决定了上海
易受上游流域洪水、下游咸潮、
区域暴雨和台风的多重影响
“三碰头”“ 四碰头”现象时有发生
区域防汛减灾形势和格局比较复杂
防汛保安任务较重
经过多年综合治理
上海目前已经形成
“千里海塘、千里江堤、
区域除涝、城镇排水”
四道水安全防线
为保障经济社会正常运行和
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但是随着水情工情的变化
防汛工程体系仍存在短板
需要进一步提升黄浦江防洪(潮)能力
筑牢海塘安全屏障
完善重点河流(河口)防洪减灾体系
健全除涝体系建设
其中一项重要的水利工程就是
此次李国英部长调研的
吴淞江行洪工程
吴淞江工程是国务院明确的
172项重大水利工程项目之一
也是《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
发展规划纲要》
《太湖流域防洪规划》
确定的流域综合治理骨干工程和
省际重大水利工程
吴淞江工程(上海段)苏州河西闸工程 图片源自上海水务海洋
增强水源地间连通互济能力
确保供水安全
上海河网密布、水量丰沛
全市河道数量约4.7万余条
降水较为丰沛,且多集中在汛期
太湖流域和长江流域过境水资源丰沛
由于长江口水域易受海水倒灌和
上游河道排水影响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上海开辟了第二水源地
建设了民用供水水库——陈行水库
结束了以黄浦江为
上海市唯 一饮水水源的历史
2011年6月
建成通水的青草沙水库
承担上海全市55%原水供应量
应对了多次咸潮、季节性藻类、
库外突发污染等水质风险
库区整体水质保持Ⅱ类
青草沙水库位置图 图片源自上海水务海洋
青草沙系统向北
通过凌桥支线与陈行系统相连
向南通过严桥支线与黄浦江系统相接
通过原水管渠输水系统
向上海中心城区
14家自来水厂供应原水
受益人口约1300万人
有效保障了上海供水安全
经过多年规划建设
上海市已建成
黄浦江上游、长江口青草沙、
陈行和东风西沙四大水源地
“两江并举、集中取水、
水库供水、一网调度”的
水源地格局已基本形成
原水系统总规模约为1300万立方米每日
上海四大水源地分布图 图片源自上海水务海洋
因黄浦江水源水质受上游来水影响较大
枯水季易受咸潮入侵影响
突发性水污染风险依然存在
市域内水源地间连通互济保障能力
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上海将进一步整合市域两江四库设施能力
规划建设青草沙—陈行库管连通工程、
原水西环线工程等原水连通项目
增强水源地间连通互济能力
提升青草沙至陈行、青草沙至黄浦江上游、
黄浦江上游至陈行的互济互补能力
推进长三角区域优质水资源
一体化配置水网工程建设
结合长江口咸潮演进趋势
深入谋划本市长江口新水源地
战略储备、跨区域长江口
水库链及取水口(应急)上移等方案
完善全市一张原水连通主干网
期待现代化上海水网
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
促进上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增添更多动能
本文转载自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