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内涝、路面塌陷、气体泄漏爆炸……近年来,一次次事故拷问着城市地下管网的安全。而地下管网一旦受损,就会给城市安全运行和居民日常生产生活造成影响,甚至引发安全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如何保证城市地下“生命线”的安全畅通?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回 族自治区政协主席陈雍呼吁加大对城市地下管网设施更新改造支持力度。
城市地下管网包括城市燃气、供热、供水、排水等管网,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目前,全国城市的供水管道有110.3万公里,排水管道91.35万公里,燃气管道98.04万公里,供热管道49.34万公里。
“由于早期燃气、供热、供水、排水等地下管网建设技术标准低、材质落后,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管壁锈蚀日益严重,管网对外部干扰、腐蚀等诱发的失效敏感性增强,不能有效满足当前城市高质量发展需要,导致城市运行安全等问题逐步突显。”陈雍表示,加快更新改造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
对于地下管网改造,近年来,国家多部门出台文件作了详细规划。2022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实施方案(2022-2025年)》。2023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关于扎实推进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工作的通知》,要求有序推进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计划实施。今年初,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消息称,我国将每年改造10万公里以上地下管线,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也明确将对地下管网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造给予更大支持,为高质高效解决城市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契机。
在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各地的积极努力下,地下管网改造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但陈雍发现,改造项目在具体实施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资金压力较大。更新改造所需投资数额巨大,当前各级地方政府财力日趋紧张,“三保”压力很大,就西部地区而言,即使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比例最高可占总投资的60%,各地筹措剩余40%的资金依然十分困难,许多项目仍存在建设资金缺口。
其次是近些年全国各地城市燃气、供热、供水、排水行业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引入民间资本,一些城市地下管网及设施由专业经营单位建设、运维,产权归属专业经营单位,但目前还不在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范围。
第三是在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配套安装物联智能感知设备,运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运行数据的全面感知、自动采集,将成为保证地下管网更新改造的有效手段。但目前信息化平台建设不在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范围,信息化设备的支持要求、标准还不够明确,需要进一步进行针对性的充实和完善。
对于目前存在的问题,陈雍建议:一是提高专项资金支持比例。建议国家提高对政府所属或建筑区划内居民共有产权的燃气、供热、供水、排水管道及设施更新改造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比例,将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项目总投资30%、45%、60%、60%的支持比例提高到50%、70%、80%、80%。
二是扩大改造主体支持范围。建议国家将专业经营单位产权的燃气、供热、供水、排水管道及设施更新改造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范围,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更好发挥民间投资作用,减少地方财政压力,以加快改造进程,提升改造总体质效。
三是增加信息建设支持内容。建议国家将行业监管部门及专业经营单位信息化建设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范围,支持厂站、管道及用户末端的智能化设施、设备改造,支持建设信息化运行和监管平台,统筹推进城市生命线工程建设,助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地下管网改造建设是我们推进高质量发展必须要过的坎,是一件利在当下、功在千秋的大事,越早改造成本越低。”陈雍表示,希望国家加大地下管网改造的支持力度,让地下的“生命线”更加安全畅通,最 大 限 度维护城市公共安全,从而最 大 限 度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