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辆“小黄车”、一圈黄色围挡、几名头戴安全帽的施工人员……湖北省监利市常青路人信城小区外,一场地下管道的“微创手术”正娴熟稳健地进行。与以往封路开挖的“大阵仗”施工场面不同,这般“小手术”引得路过居民纷纷驻足,好奇围观。
监利市城北片区因地下管网布建不完善,部分管道长期“劳作”已伤痕累累,一到雨天就会引发积水内涝、污水满溢等问题,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生活品质,修复治理势在必行。作为监利市长江大保护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一期PPP项目重要子项,中交一航局三公司承建的监利市污水提质增效治理工程(城北片区)应运而生,施工内容包括市政管道缺陷修复及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等,将实现城北片区污水管网全收集、全覆盖,对提高区域水环境质量、改善长江中游生态环境意义重大。
工程开工不久,一道难题便摆在项目团队面前。监利老旧城区污水管道复杂,且实际管道和规划图纸差别较大,给管道排查带来不小挑战。经过多次讨论,项目团队决定引进一种新设备——CCTV(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检测机器人,对管道进行“内窥镜”检查。“相比于传统的人工作业,检测机器人不仅减少了人员进入管道的风险,还可以实时传输检测画面和数据,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项目总工崔增光介绍道。通过集采数据分析,项目团队完成了10条市政道路共计14公里的管道缺陷排查,发现破裂、脱节、渗漏等管道病害共计881处。
了解“病因”后,便需要“对症下药”。但现状管道埋深一般较深,且周边电线光缆较多,采用传统“开膛破肚”式的管道开挖修复方法不仅难度大,还会给市民安全出行和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地下管网就像城市的‘大动脉’,管道出现淤堵、破裂、渗漏就好比人体血管出现血栓、出血、老化等症状。针对管道不同的破损情况,可以采取不同的非开挖修复施工方法,通过‘微创手术’对管道内部打不同类型的‘补丁’进行修复。”崔增光的话为施工提供了思路。
人信城小区外,居民驻足围观的便是应用点状原位固化法对污水管道进行非开挖修复的施工现场。只见操作人员将树脂胶均匀涂抹在纤维布上形成大“创可贴”后裹在气囊外,在确认管道干燥、洁净的“术前”条件后,将气囊引导入管,到达“手术”位置。加压冷却后,病害处便会形成一层厚实的“膜”,如同在管道破损位置打了一道结实的“补丁”。不到两个小时,整个管道修复“手术”就已全部完成。
除了应用点状原位固化技术,项目部针对各种“病害”均有“微创”解决办法。“如果一节管道只有一两个破裂或渗漏点,可以通过点状原位固化修复‘打补丁’;若有三四个或更多病害点,就可采用热塑成型法,给管道包裹一层具有防护功能的复合材料,穿上一件‘新外衣’;如果是整节管道‘患重病’,则可采用碎管法,将新管顶进去‘除旧换新’。最 后,再通过CCTV视频检测仪检查修复质量,保证治理效果不打折扣。”管道“主治医师”崔增光介绍。
相比于传统的管道开挖修复方法,绿色高效的非开挖施工工艺效果显著,赢得了当地政府的赞扬和信任。今年年初,监利市江城路一路段因污水管网渗漏导致路面塌陷,情况十分紧急。危急关头,市政府找到项目团队,委托项目部对塌陷路面进行抢修,并对4条市政道路管道进行全面排查,从源头上全面系统整治管道问题。通过对病害管道开展非开挖修复,项目团队很快便完成了管道抢修,塌陷路面修缮平整,路面也恢复正常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