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提出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要重点抓好12个方面的工作,其中包括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为抓手,着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因地制宜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便是工作任务之一。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逐步提高,各地积极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在创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发展韧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规划先行 明确建管要求
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首先要编制规划。早在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就出台《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把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作为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内容,逐步提高城市道路配建地下综合管廊的比例,全面推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2019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规划技术导则》,指导各地遵循“政府组织、部门合作,因地制宜、科学决策,统筹衔接、远近结合”的原则编制管廊建设规划。
近年来,各地也陆续出台相关规定,为地下综合管廊超前规划、加快建设、保障权益、厘清责任、规模管理提供了有力依据。
《南京市“十四五”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规划》明确,“十四五”期间,南京市结合城市道路、轨道交通、城市新区建设和城市更新,重点推进干线管廊和重点片区管廊建设,积极实施管线入廊工作,建立健全市级综合管廊智慧运营管理体系。《重庆市城市综合管廊管理办法》提出重庆市结合城市更新、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道路建设、老旧小区改造等举措,大力推进量大面广的缆线管廊建设。《山东省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理规定》则填补了省内该领域相关规范性文件的空白,从6大方面明确了34项具体内容,对地下综合管廊的规划、建设、确权登记、运营、维护等相关管理活动作出明确规范。
此外,赣州市、张家口市、西安市等多个城市也发布过地下综合管廊相关的建设规划或管理条例。
加快建设 补齐发展短板
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是加快补齐地下基础设施短板的重要内容,能力助力解决反复开挖路面、架空线密集、管线事故频发等问题。
近日,福建省厦门市祥平综合管廊项目全面进入收尾验收阶段,据了解,该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卿朴路、二环南路上的综合管廊等配套设施。针对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地上地下市政综合管线繁多等难点问题,项目采用了大断面曲线顶管及大断面顶推施工工艺,避免了施工过程对道路交通及周边建筑物的影响。
在上海市松江区玉阳大道,于去年年底建成的全长7.4公里的综合管廊为周边居民提供高质量的市政基础设施服务。“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建设过程中,我们根据实际需要,设双舱、多舱等断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此外,玉阳大道段综合管廊项目采用EPC总承包建设管理模式以及预制装配式管廊施工方案,统筹推进项目进度,廊内选用了新设备,包括电气及监控系统设计以及低噪声、节能环保型通风设备等。
整合数据 实现智慧管理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地下综合管廊全天候、智慧化的统一运维监管,保障管廊运行安全稳定。
去年3月,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首条智慧化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完成。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这条地下综合管廊全长约2600米,分为电力舱、综合舱和燃气舱,同时配置了环境监测及设备监控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安全防范系统和智能化通信系统,用来对管廊进行实时监管。”
该管廊投入使用后,工作人员在控制中心就能看到管廊内的实时画面,通过大屏幕就能对湿度、温度等指标,包括各段管线运行情况一目了然。工作人员可以在异常情况出现时第一时间查看,启动应急措施,迅速进行应急处理。通过智能化设备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管廊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同样,安徽省合肥市也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搭建了相关安全运行监测平台,实现地下综合管廊本体、入廊管线一体化在线监控管理。近年来,合肥市建立了各类地下管线及附属设施等数据库,初步构建起地下空间数据资源中心,实现了地下管线数据采集、“互联网+”移动巡检、数据共享应用和档案资料归档的全过程信息化管理,有效提升了城市安全风险防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