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为湖北省枣阳市境内的农田灌溉送水 新华社发(钟华 摄)
构建国家水网是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必然要求
国家水网是以自然河湖为基础、引调排水工程为通道、调蓄工程为结点、智慧调控为手段,集水资源优化配置、流域防洪减灾、水生态系统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 大、范围最广、受益人口最多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成功战胜了数次特大洪水和严重干旱,为新时代构建国家水网奠定了重要基础。
但《纲要》指出,由于我国水问题的复杂性和治水的艰巨性,与构建现代化高质量基础设施体系要求相比,水利工程体系还存在系统性不强、标准不够高、智能化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国家水网总体格局尚未完全形成。
与此同时,防洪排涝减灾体系仍不完善,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不高,水利工程互联互通和协同融合不够,现代化管理体制机制尚不健全,安全绿色智慧发展亟待加强,水利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效率有待提升,水利基础设施网络系统性、综合性、强韧性还需增强。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加快构建国家水网,是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更大范围实现空间均衡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生态环境累积欠账、实现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有效应对水旱灾害风险、更高标准筑牢国家安全屏障的迫切要求。
为此,《纲要》明确提出构建国家水网之“纲”,织密国家水网之“目”,打牢国家水网之“结”,并明确了国家水网总体布局,提出要完善水资源配置和供水保障体系、完善流域防洪减灾体系、完善河湖生态系统保护治理体系、推动国家水网高质量发展。
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符合条件的水网项目建设运营
在完善河湖生态系统保护治理体系方面,《纲要》提出,要加快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
深入推进华北等重点区域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在确定地下水取用水量和水位控制指标基础上,采取强化节水、禁采限采、水源置换等综合措施压减地下水超采量,严控地下水开发强度。
对此,E20环境平台执行合伙人、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微信采访时表示,加强地下水超采保护是个长期存在同时容易被重视的问题,不过近年来已经采取了多种措施。强调要加快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会对中水回用和各种采掘业的水处理带来利好;对一些地方供水公司而言,将带来配套引水工程的建设和水源切换的新增业务机会。
在推动国家水网高质量发展方面,《纲要》提出,统筹规划国家骨干网和省市县水网建设,坚持高标准、高水平,推动水网安全发展、绿色发展、智慧发展、融合发展,健全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
在健全管理体制机制方面,《纲要》提出,要创新水网建设管理体制和健全水网良性运行机制。
在创新水网建设管理体制方面,《纲要》提出,积极探索投建运营一体化建设管理模式。对国家骨干网建设,由中央或省级组建项目法人,负责建设运营管理。对省市县水网建设,依托具有一定规模和专业优势的水管单位、供水公司、投融资平台等,组建水网建设运营实体。支持社会资本采取股权合作、特许经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参与符合条件的水网项目建设运营。
在健全水网良性运行机制方面,《纲要》强调,要完善国家水网调度运行机制,提高水网运行效率和效益。研究建立水网运行调度管理等制度体系,提高制度化管理水平。推进水权水市场改革,规范明晰用水权,完善用水权市场化交易制度。加快水网供水价格改革,创新完善公益性与经营性供水相结合的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健全有利于促进水资源节约和水利工程良性运行、与水利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相适应的水价形成机制。
薛涛告诉记者,当前水利投入绝大部分属于公益性的纯财政支付(存在根据央地事权分配的分担),价格机制还不够完善,供水价格中对原水通过水网配水的新增支出覆盖能力不够大。
“在居民付费意愿和能力不足的情况下,特许经营和PPP都难以较好开展,这部分市场化难度较高,融资也存在困难。”薛涛说,另外水权机制目前运行状况也一般,和水价一样,对企业而言,地方在选择经济发展还是节水的过程中存在权衡的难题,对居民而言则涉及水价敏感性问题。
“希望《纲要》出台后能够做到深度改革,破解这个困扰公共服务行业多年的痼疾。”薛涛说。
封面图片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