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人员正在修复管网
大小新闻客户端9月14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姜晓 通讯员 王芳 李相龙 摄影报道)污水管网担负着城区污水收集和输送的重任,是城市肌体中的“静脉”。其健康与否,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管道出现淤堵、破裂、渗漏等问题,就好像人体血管出现血栓、出血、老化等症状,需要及时“治疗”。如果按照传统的施工方法,需要对道路进行封闭开挖施工,不仅工期较长,也会给市民出行带来一定影响。但现在,采用先进的紫外光固化非开挖修复技术,道路无需“开膛破肚”,通过“微创手术”就可以修复。
9月13日上午,在福山区崇文街(民阜路——松霞路)施工现场,记者看到,道路北侧的一段约42米长的DN400的污水管网即将开始接受“手术”。该管网主要承载着周边单位及居民的生产生活污水收集。在前期结构性检测中,福山环卫中心工作人员发现,这段管道存在渗漏点、破裂点及错口,整段管网破损较为严重。施工人员采用紫外光固化修复技术,实施了整段修复。这是福山区污水管网修复历史上,首 次采用紫外光固化非开挖修复技术。
记者看到,在“手术”开始前,施工单位对即将修复的管道进行了封堵、抽水和清洗。“手术”正式开始后,几名工作人员先在地上铺设了一层黑色保护膜,然后小心翼翼地将玻璃纤维树脂软管放置到保护膜上进行包裹,利用牵引车将这条软管从东侧的污水检查井口拖入待修管道,再用密封堵头将内衬软管两头进行封堵,随后将充气软管连接堵头与作业车,充气使内衬软管膨胀后完全贴近原有管道内壁。而最关键的一步,便是将带有前置摄像头的紫外线灯链拉入内衬软管内,紫外线灯链以每分钟60厘米的速度前行,对内衬进行紫外线灯烤固化,工作人员则利用摄像头传输画面实时监控管道内部情况。
记者看到,固化工作完成后,原有破损的管道内“穿上”了一件全新的“树脂内衣”。监控画面显示,整个管道内壁非常光滑。随后,一名工作人员在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后进入检查井,将密封堵头及紫外线灯链等设备取出,并将多余材料切除,整个管道修复“手术”基本完成。施工现场,除了隔出施工区域外,没有开挖路面,也没有封堵非机动车道。
福山区环卫中心主任宋涛介绍:“对于存在结构性缺陷的城市地下管线,传统做法是全面开挖更换新管,工程量巨大,短时间内不能全面解决。而开挖会对城市道路造成破坏,更会对公共交通及城市环境造成影响。以此次修复路段的污水管网为例,若是采用传统修复手段,需要挖掘机进场施工,从开挖到铺设新管、恢复路面,基本需要一周时间。而采用紫外光固化修复技术,这条管道从前期准备到修复完成,只用了不到10个小时。施工周期缩短了,抢修效率提高了,更避免了施工扰民,可谓一举多得。”
“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污水管网容易出现结构性和功能性两大‘病灶’。其中,结构性缺陷包括管道破损、变形、腐蚀、错位等;功能性缺陷则是管道出现堵塞、淤积,导致污水外溢。”福山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邢健介绍,“前期,福山环卫中心组织施工单位对其养护范围内的污水管网全面开展了结构性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及问题等级,有针对性地实施管网修复和疏通。崇文街污水管道非开挖道路修复,是我区排水管网养护工作高起点引进先进技术的首 次尝试,这也为今后福山区排水管网非开挖修复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对持续优化我区的营商环境,提升福山发展‘硬’实力起到助推作用。”
据悉,福山区崇文街(福海路——松霞路)道路非开挖修复工程,于今年8月5日正式开始施工,计划工期两个月。此段污水管道总长度1500米,直径400毫米,存在3级及以上病害的管道长度超过80%。截至目前,已完成崇文街整段管网修复29段、1065米,预计9月底前完工,比计划工期提前5—10天。经非开挖修复后,管道结构强度将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