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减少水资源浪费,有效控制漏损率,岳阳市水务集团不断探索数字化、智慧化、科技化控漏道路持续开展科技创新,解决“卡脖子”难题。
科技引 领解锁管网漏损治理难题
一滴水,从源头通过城市管网流淌至千家万户,凝聚着城市供水人的心血和汗水。随着城镇化发展,供水管网长度不断增加,公共供水普及率不断提升,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成了供水行业面临的共性问题。
岳阳市城区现有DN100及以上供水主管1740余公里,其中DN300及以上供水主管网200余公里,管网系统东西向呈环网状,南北向以枝状管网为主。岳阳城市供水区域东至经开区机械工业园,北覆盖临港产业新区至云溪区,南至岳阳县新开镇,西沿洞庭湖至湖滨,供水面积达138平方公里,注册立户水表达36万余台。
“受年限、材质、外部环境等因素影响,供水管网漏损问题普遍存在,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水资源,也对用户正常用水的水压、水量造成了影响。”岳阳市水务集团科技创新中心技术骨干戴亚雄表示,对于藏在地下管网中的破损、裂缝等问题,过去只能靠人工一段一段去排查,需耗费大量时间及人力,检漏难度大且效果不理想。
为彻底改变这一现状,戴亚雄努力钻研分区计量系统研发与漏损控制应用领域,与团队成员赴浙江、江苏、重庆、武汉多地学习先进经验。与此同时,还不断与负责漏损控制的一线工作人员交流探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全体科创人员的努力,团队终于研发出了第一代“DMA分区计量系统”。据了解,这个初代“DMA分区计量系统”功能比较简单,只能进行水量统计、报表统计、水量监控,但是没有数据分析功能,需要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才能分析操作。这套系统对岳阳城区管网漏损控制起到了一定作用。
集团科学技术协会、科技创新中心和调度中心联合开展渗漏预警系统噪音监测仪的应用实践
优化升级高效开展管网控漏降损
“DMA分区计量系统”投入运行后,很快就接到了使用反馈。水务集团城南供水分公司通过水量数据分析,发现水泥厂一带存在水量异常情况,检漏人员现场排查确认管网存在物理漏损、并发现暗管等问题,经过处理后水量恢复正常。这个控漏案例给戴亚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漏损问题不及时发现,一天就会白白损失掉600吨自来水,时间越长损失越大。”
通过长期关注供水量数据与实际供水情况的关联关系,跟踪实际控漏案例的数据变化情况,科创团队不断优化升级软件各个功能模块。在经过上百次小版本更新,上万行的编码与调试后,科创团队又完成了一次大版本的更新升级,开发出一套数据结构清晰、智能计量设备兼容性好、功能实用性强、用户体验度高的软件系统。
为了高效开展控漏降损工作,贴合一线检漏人员户外工作需求,科创团队研发了DMA分区计量系统移动端APP软件,形成了电脑端与手机端协同操作、优势互补的工作模式。
自系统上线运行以来,集团产销差率持续降低,年度产销差率累计降低12.9%,每年可指导排查漏水点位1100余处,可节约水资源超400万立方米,减少因漏水导致的经济损失超千万元,创造了较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价值。
智慧水务捕捉“漏水区域”更加精 准
岳阳市水务集团始终坚信,技术创新是企业不断蓬勃发展的强大动力,只有培育自己的科技创新团队,不断积累科技创新成果,让知识产权自主可控,才能紧跟行业发展趋势。
“我们相继建设了智能生产调度系统、DMA分区计量管理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水务通’营销管理系统、二次供水管理系统,升级了热线服务系统与智能工单管理系统。”水务集团科技创新中心主任李超介绍,近年来,水务集团以数据为核心抓手,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尝试走自主研发的信息化建设道路,持续建设了一系列核心业务系统,实现了智慧水务全流程覆盖。
“接下来我们要尝试把‘噪音检测仪设备’、管网压力、供水管线等的数据与DMA分区计量系统进行深度融合,突破人工检漏的局限性,使检漏工作不受时间、环境因素以及管道埋深等各种条件影响,可以对管网进行24小时全 方 位、全天候的监测,为城市管网的漏损控制带来新的突破。”李超说,这就是科创团队当前正在研发的漏损控制综合管理平台。届时,将形成全新的漏损控制管理体系,能更加精 准与高效捕捉“漏水区域”,全力实现“降本增效”。
岳阳市水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宇宙表示,科技创新工作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且具有反复性的复杂工作,未来,岳阳市水务集团还将继续秉持“数字强企”理念,深耕“智慧水务”建设,以“黑科技”赋能驱动,着力解锁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治理难题,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供水问题,以科技创新引 领现代化水务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