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上海着力解决污水厂提标改造、饮用水源地污染整治、污水溢流等问题并取得明显成效。然而,河道水污染成因复杂、来源广泛,除雨污混接错接、初期雨水排放、管道和泵站集水井沉积污染物排放和雨天溢流放江等排水系统问题外,农业面源污染、水上垃圾运输、码头堆场排放等也会对河道水质造成一定影响,导致个别河道水质时有波动甚至存在返黑返臭现象。
对此,农工党上海市委在今年上海两会期间提交一份提案,就如何加强本市水环境治理能力提出建议。
提案指出,目前,上海在水环境治理方面还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排口、管网底数尚未全部摸清。目前,全市入河各类“排口”、雨污管网“混接”、老旧管网“破损”底数未完全摸清。此外,雨污管网“混接”已实施改造的区域还存在改造不彻底的情况,排水管网设施老旧、破损问题较为突出。
二是基础设施仍然存在短板。本市泵站污染截流能力仍有不足,不少泵站缺少截流措施,部分调蓄池建设进度滞后;全市污水处理能力时空分布还不均衡,白龙港等污水厂溢流长江、宝山等区域污水排水不畅等问题尚未根本解决。
三是精细化管理水平不高。本市排水系统“厂、站、网、河”一网协同调度能力还有待提升,泵站管理精细化程度还不够高,部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老旧失修、缺少管护,绝大多数河道水生态系统还非常脆弱,个别河道整治还存在简单硬质化现象,部分河道保洁存在滥用除草剂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这份提案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具体建议:
第一,解决好“底数不清”的问题。
一是建议生态环境部门牵头,加快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逐条逐段识别出各类排口,掌握其数量、分布和排放来源,分类推进整治。
二是建议水务部门牵头,尽快落实《上海市雨污混接普查和整治工作方案》,建立全过程动态管理机制,滚动排查、分批改造,同时加大对相关违规行为处罚力度。同时加快推进排水管道检测和修复改造进程,畅通地下“血脉”,增强污水输送保障能力,保障城市运行安全。
第二,解决好基础设施的短板问题。
一是加强泵站污染截流设施建设。进一步梳理沿河市政泵站放江情况,对未安装截流设施的加快整改,对列入调蓄设施建设计划的加快推进。此外,结合城市更新、海绵城市建设、排水系统提标等,积极探索合流制改分流制的可行性。
二是提升污水系统输送处置能力,加快推进白龙港三期、泰和扩建、竹-白联通管等重大工程,充分研究并提升污水系统对污水和初期雨水接收、输运和处理能力,留出冗余能力应对连续降雨等情况,尽最 大可能杜绝污水厂溢流长江。
三是提高供水系统安全韧性。建议加快研究全市供水系统长期发展战略,特别是针对第三水源地,加快可行性研究,尽快明确方案。同时,加强备用(应急)取水口日常维护管理,确保能够第一时间启用并满足应急用水需求。
第三,要解决好精细化管理水平不高的问题。
一是提升排水设施日常运维养护水平。推进雨水口截污挂篮安装,加强雨水口垃圾拦截;加强排水管道养护疏通,适当提高泵站清淤频次,加强泵站排口垃圾拦截;提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管护水平,保障出水达标排放。
二是强化排水系统调度管理能力。雨时联动调度,提升“厂、站、网、河”一体化运行科学调度能力,尽最 大可能减轻泵站排水污染负荷。雨后联动养护,做到第一时间清理入河垃圾杂物,同时加快引清调水力度,缩短污染影响天数。
三是更加注重水生态保护和修复。建议水务部门加强对河道治理修复和养护的科学指导,在确保防汛安全的前提下避免河床护坡简单硬质化处理,杜绝滥用除草剂进行河道保洁等“野蛮”现象;以水生态系统恢复为导向,加快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建立水生态监测评估和考核工作机制。